新闻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龙门吊操作人员是否持证上岗,是否熟悉龙门吊的操作规程和安全注意事项?
发布时间:2025-08-04 点击:57

在工业生产、物流运输及建筑施工等领域,龙门吊作为大型起重设备,其操作安全直接关系到作业效率、人员生命安全及设备完整性。操作人员是否持证上岗、是否熟悉操作规程与安全注意事项,是预防事故、保障作业安全的核心环节。本文结合行业规范与实际案例,系统探讨龙门吊操作人员资质管理的重要性及安全规范执行的关键要点。

龙门吊操作人员是否持证上岗,是否熟悉龙门吊的操作规程和安全注意事项?

一、持证上岗:法律规范与行业要求的双重约束

1. 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要求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第十四条及《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监督管理办法》第二条,龙门吊(属于桥式起重机类别)操作人员属于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必须经专门的安全技术培训并考核合格,取得《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后,方可上岗作业。未持证操作属于违法行为,监管部门可依法责令改正,并处以罚款;情节严重者,可能追究刑事责任。例如,某建筑工地因操作人员无证操作龙门吊,导致吊物坠落砸伤工人,企业被处以20万元罚款,直接责任人被行政拘留。

2. 持证上岗的实践意义

持证不仅是法律合规的体现,更是操作人员专业能力的证明。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考试涵盖理论(如机械原理、安全法规)与实操(如设备启动、吊运指挥)两部分,通过考核者具备以下能力:

设备认知:熟悉龙门吊的结构、性能参数及安全装置(如限位器、超载保护器)的作用;

风险识别:能预判作业中的潜在危险(如斜拉斜吊、吊物下方站人);

应急处置:掌握突发故障(如制动失灵、钢丝绳断裂)的紧急停机与疏散流程。

二、操作规程与安全注意事项:从制度到行为的闭环管理

1. 操作规程的核心内容

龙门吊操作规程是保障安全的“行动指南”,需涵盖以下环节:

作业前检查:

设备状态:检查轨道、支腿、吊钩、钢丝绳等部件是否完好,无裂纹、变形或磨损超标;

安全装置:确认限位器、缓冲器、防风装置(如夹轨器)功能正常;

环境评估:检查作业区域有无障碍物、高压线,地面是否平整坚实。

作业中规范:

吊运指挥:采用标准手势或对讲机与信号工沟通,避免“无人指挥”或“多头指挥”;

吊物绑扎:使用专用吊具,确保吊物重心稳定,捆绑点不少于4个;

运行限制:严禁超载、斜拉斜吊,吊物离地高度不超过0.5米,运行速度不超过额定值的80%。

作业后维护:

设备归位:将吊钩升至安全高度,小车停至跨中,切断电源并锁闭操作室;

记录填写:如实记录设备运行状态、异常情况及维修需求。

2. 安全注意事项的实践要点

安全注意事项是操作规程的“补充条款”,需通过培训强化操作人员意识:

个人防护:必须佩戴安全帽、防滑鞋、反光背心,高处作业时系安全带;

环境警惕:遇6级以上大风、暴雨、大雾等恶劣天气,立即停止作业并采取防风措施;

协同作业:与地面人员保持安全距离(至少3米),严禁在吊物下方穿行或停留;

设备禁忌:禁止用龙门吊拖拽重物、撞击障碍物,或作为其他设备的支撑结构。

三、提升操作人员合规性的关键措施

1. 培训体系化:从“入门”到“精通”

岗前培训:新入职人员需完成40学时以上的理论+实操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独立操作;

定期复训:每2年进行一次再教育,更新安全法规、设备技术及事故案例知识;

实操演练:通过模拟故障(如制动失灵、断电)开展应急演练,提升操作人员应急反应能力。

2. 监管常态化:从“形式检查”到“实质问责”

日常巡查:安全员每日检查操作人员证件、作业前检查记录及设备运行状态;

视频监控:在操作室、吊运区域安装摄像头,实时监控违规行为(如玩手机、吸烟);

奖惩机制:对合规操作人员给予绩效奖励,对违规者进行停岗培训、罚款甚至辞退。

3. 技术赋能:从“人工监督”到“智能预警”

人脸识别系统:在操作室入口安装人脸识别设备,杜绝无证人员操作;

超载监测装置:通过压力传感器实时显示吊重,超载时自动报警并切断电源;

防碰撞系统:利用激光或超声波传感器检测障碍物,距离过近时自动减速或停机。

龙门吊操作人员的持证上岗与安全规范执行,是保障作业安全的“第一道防线”。通过法律约束、制度完善、技术赋能与文化培育,可构建“人-机-环-管”四位一体的安全管理体系。未来,随着智能化技术的普及(如5G远程操控、AI行为识别),龙门吊操作将更加安全高效,为工业生产与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更强有力的支撑。

Baidu
map